俞敏洪:不读书,恰恰放弃了竞争的最高手段

思思

大学在我心里是灰色的,因为我在北大的五年并不那么意气风发。我这五年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,也读了很多书,但这不是别人能比的。

要知道,你多读书,北大还有很多人会多读书!我也写了很多,但是也有很多同学写的东西比你好得多。

我在大三年初感染了肺结核。大三的时候,加上出院后的大三、大四的两年,我一共在病魔的阴影下度过了三年。

然而,北大给我留下的最好的两件事是,它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由精神,至今仍然是我血液的一部分;第二是它给我带来了同学之间的友谊。友谊也是新东方后来能够做大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由精神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的。

一是坚持读书,你总会遇到激发你独立思考的书籍。

再有就是老师的影响力很大。虽然很多老师是“文革”出来的,说话比较谨慎,但一不小心狐狸尾巴就会露出来。

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,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由精神需要一个重生的过程。不幸的是,大量学生从未完成这个过程。

从1980年到1985年这五年里,我认为

北京大学学生平均一年阅读的书籍数量为

不少于100份。我有大约300本。我认为

因为,一个人读的书的多少,与他的独立精神有直接关系。

可以直接连接在一起。

很多人认为,在这个“赚钱为王”的时代,学习不能直接创造效益,是浪费时间。

这种说法恰恰是误导性的,因为表面上生存竞争的压力很大,但实际上恰恰是放弃了读书作为生存竞争的最高手段。也就是说,大家都在拿着原始武器战斗,号称是为了生存而竞争,却忘记了为自己制造核武器。

我给同学们的建议:

一是多读书,读有思想的书和能引起思考的书。

二是一些务实问题要认真讨论。不要总是讨论如何做生意、如何赚钱。相反,你应该进行思想的碰撞,让自己的思想和人生哲学在碰撞中逐渐成熟。

第三,如果可以的话,要更加关注现实。

我不是说旅行,而是对中国各个地区进行一些专题研究。当然,骑自行车穿越西藏的崇山峻岭也是一种体验。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进行一些实地考察,比如目前中国农村的发展现状。毛主席不是从考察中国农村开始的吗?又比如调查中国的环境问题、政策问题、法治问题。这些事情可以让人的思想逐渐成熟。

今后,我可能会在写作上接近余秋雨《文化之旅》的风格,深入一个地方的考察,对文化因素进行深入的提炼和分析,以启发他人。研究一个国家一段时间后,写下这个国家整个文化脉络、制度、兴衰等等,这是我理想和期待的状态。曾经有一个学生问我,你拥有的最奢侈的东西是什么?我回答:书,应该是书。 “奢华”这个词不能用价格来衡量。如果用价格来衡量的话,一万元以上的我几乎没有。但从精神丰富的角度来说,我觉得在商界,比我精神更丰富的人并不多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